同时,在第一阶段,实名认证也成为控制流通总量的关键。
也就是说,目前大面积进行的,收到申请的用户,基本都是量少,注册一年内的用户。
量越多的,越靠后。锁定比例小的,更是靠后。这样做,有什么好处?
这样做的目的,其实很简单,就是确保第一阶段参与生态建设的流通总量不大。
这批人,也会先进行第一次ying射。只有在第一阶段流通总量不大的情况下,才能确保生态建设的稳定性,逐步增加流通量,如此,就很稳了。
或许这样说,大家还是有点不能理解,那举个例子。
就比如,现在生态开始建设,有一个可以使用的生态应用第一个进入我们视野。
而这个生态,是博士主导的,这样做的目的,就是要利用这个生态,完成价值开始的第一步,也是赋予价格的第一步。
第一个生态,就比如是以虚拟服务为主的应用的阅读类生态,在这个阅读类的生态里,大家可以用p支/付,而阅读类的生态,同时还可以靠广告盈利。
这个时候,部分人通过ying射,在第一个生态流通的总量假设有100万个,通过第一个生态形成交易和生态收益,就可以迅速形成第一步价格形成,并且完成价格统一。
在这个过程内,大家都在使用,提高了生态使用的时间,这个也是为什么博士设定了一个规则,那就是大家浏览生态的时候,会有速度加成。
实际上,目的就是这个。以提高大家对生态打开的程度,然后实现第一阶段广告变现。
我们不能小看广告变现的这个的,过去几年,博士他们也在APP接入了广告,而这广告收入,除了维持开发,还要用来启动第一阶段生态市场的。
同时,生态大概率会对接进广告,用来变现。变现就可以直接赋予其价格了。
那么第一步就完成了,接着就是第二个生态,第三个生态开始。
这个时候,生态价值和价格,迅速形成规模。就价格10到50,从50到100U,逐步稳步提升。
开放式的时候,万链互通,其他的生态都可以无缝对接了,此刻,就到了迅速崛起的时候。
总结一下。
生态会出第一个由博士主导的生态,并且用这个生态形成价格统一。
博士会用之前所积累的资金,启动第一阶段的生态建设所需要的价格。
按照1000万流通总量来计算,如果每一个3.14U,博士就需要要1000万*3.14的资金来启动。
这样才能让每一个p有价格,而这个价格,也就平均到每一个。
所以,生态启动的第一步,必然要用资金启动,这个是无法靠共识而出现的。
完成第一步之后,那p就变成真正的HB了。那么接下来的生态就可以开始迅速进行了。
启动资金,博士三年的积累,还有背后的财/团会相助。
我只是一个喜欢用底层逻辑来分析和诠释的人,也只寻同频者。
不管我们有什么想法,但我们一定要思考一个问题。
那就是生态的第一步,要怎么进行,如何完成第一步的价值赋予,才是我们要考虑的。
当然,有人肯定以为靠共识啊,共识价格,说它多少就多少来进行,如果你这样认为,我是不会辩驳什么的,也不会纠正你什么。
总之,第一步的生态价值,必须要有资金来启动,赋予其价值,才能形成。
就比如,大家一直关注的易货。倘若有人拿出价值10万的汽车进行易货,第一笔交易是用10万来进行的,那价格就形成了。
但是,形成的价格,并不是每一个p都是10万,而是会平均到生态流通的每一个p上。这就完成了第一步价格的出现。
所以,第一阶段,不管是用启动自己,还是产品,价格最终都要平均到每一个p上。
如果你还不能理解,那就慢慢的理解吧。